氣候變遷與碳管理
力積電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(Task Force on Climate-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, TCFD)框架,依據治理、策略、風險管理、指標與目標四大面向,建構本公司因應氣候風險之管理架構,並鑑別氣候變遷造成之災害風險及相關機會議題,評估氣候風險可能對公司業務之實質衝擊及影響程度。
本公司成立「ESG執行委員會」,與各執行單位共同執行相關氣候變遷風險策略,並不定期將公司各部門氣候風險與機會之策略成果回報至 「ESG委員會」;「ESG委員會」主要功能為進行風險管理,整合本公司相關風險及機會議題,每季呈報至「ESG指導委員會」,協助/指揮各執行部門推動因應策略,並檢視策略符合性,確定組織推動KPI目標,由總經理擔任負責人;由「ESG指導委員會」控管組織ESG議題及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,確認組織整體推動策略方向及目標,每半年呈報相關氣候議題至董事會,由執行長擔任負責人;由董事會擔任最高監督/指導單位,針對組織因應氣候變遷重要行動計畫、風險管理政策及公司整體的營運計畫和目標制定整體策略方向,並監督目標達成之情形。

風險鑑別及管理流程
為降低氣候變遷風險/機會之衝擊,設計風險評估表單,針對各部門關鍵營運活動進行風險評估調查,依據風險可能產生之威脅、衝擊及影響程度,採用嚴重性、發生機率、風險危害程度等因子,鑑別本公司風險現階段遭遇之關鍵風險。同時為降低風險衝擊,亦研擬相應之風險控制策略以降低風險,並規範風險評估應配合公司業務、人員之調整,至少每兩年需進行重新審視。本公司也訂定緊急應變辦法,於風險災害發生時,由權責部門主管依廠區災變緊急應變辦法執行通報工作,由危機事件管理小組統籌進行危機處理及後續復原工作,維持公司持續運作。

氣候變遷風險/機會彙整表
風險類別 | 風險因子 | 風險描述 | 衝擊面向 | 因應策略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實體風險-立即性 | 颱風強度增加 | 全球暖化造成侵襲台灣之颱風強度逐漸增強。工廠可能面臨颱風風雨侵襲,造成營運設備損害、電力中斷及人員傷亡等直接影響,亦可能發生上下游供應鏈服務中斷之間接影響。 |
|
|
極端降雨 | 氣候變遷導致極端降雨事件增加,短時間內的強降雨可能造成工廠淹水,進而導致機械設備損壞,生產。 |
|
|
|
實體風險-長期性 | 乾旱缺水 | 極端氣候造成降雨不均,長時間不降雨造成用水資源匱乏,限水政策造成營運效率下降,環境衛生品質下降造成人員健康風險。 |
|
|
轉型風險-政策法規 | 法規節能要求 | 全球極端氣候加劇,擴大對公司營運影響,節能減碳壓力激增 |
|
|
轉型風險-政策法規 | 再生能源占比 | 政府要求再生能源佔比提升,要求用電大戶配合響應。 |
|
|
轉型風險-市場 | 客戶需求提升 | 客戶倡議國際趨勢,要求力積電提出相對因應,降低供貨疑慮。 |
|
|
市場 | 提升資訊透明度吸引投資 | 揭露上市櫃ESG/永續指標等資訊,強化公司針對風險機會進行公開說明。吸引投資、爭取訂單 |
|
|
能源來源 | 提高再生能源占比 | 評估自建或異地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,及購買再生能源憑證,節省能源消耗。 |
|
|
情境模擬-營運據點實體風險評估
氣候變遷導致極端降雨事件越來越頻繁,因短時間內強降雨可能因市政排水系統無法負荷,讓工廠遭遇淹水風險,同時極端降雨可能也容易造成山崩、土石流等意外。力積電目前設有2座8吋及3座12吋晶圓廠,分佈在台灣新竹市及苗栗縣,依據台灣科技部「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」(TCCIP) 模擬RCP8.5情境世紀中(2036~2065年)之淹水及坡災風險,本公司5座晶圓廠皆位於淹水風險等級最高(5級)之區域,另其中1處(苗栗廠)亦處於坡災風險範圍,但風險等級不高(2級)。
RCP8.5 情境淹水風險

RCP8.5 情境坡災風險

考量極端氣候強降雨風險,地點選址即位在較高地勢,海平面100.8公尺高度上,進出口樓面並架高於附近路面1.2公尺,建築物四週留有雨水截水溝,地下層機坑還設有專用防洪泵浦,必要時可以封閉最低地下樓層做為暫用水庫或滯洪層,可因應短時間強降雨。

另外;因應各項可能突發狀況,訂定危機事件管理計劃辦法(MGG-P019 ),配合極端氣候帶來嚴峻挑戰,每年演練檢討各項對策成效,並訂定緊急應變措施,於災害發生時將啟動緊急應變小組,依據制定處理SOP,降低災害衝擊。

情境模擬-空調用電成本增加
力積電能源使用主要以電力為主,約占總能源使用91%,顯見電力對本公司之重要性。其中廠務用電又佔總用電50%左右,廠務用電需求主要以空調為主,約佔總用電量約36%,相當於2021年全年度用電量約4.2億度為空調使用。依據國際能源總署(IEA)2021年公布之「世界能源展望報告」(World Energy Outlook),其評估STEPS、APS、SDS、NZE等情境下之溫室氣體排放路徑及全球升溫趨勢圖,至2050年,推估各模擬情境下之溫度升高分別約2.0°C、1.8°C、1.7°C、1.6°C。

本公司依據2018年至2021年全廠用電量資料,透過模式模擬評估現狀外氣均溫提高和用電量相關性,選用直接相關動態變數外氣均溫和產能投入片數,利用複次迴歸方程式後,得到模擬外氣均溫升高工廠用電變化圖

室外環境溫度上升將導致空調運轉的耗電量增加,依據此模擬外氣溫度和用電量方程式,推估各模擬情境可能將提升空調負載3.4%~8.6%,全廠用電增加約2%~4%。依本公司用電情形及平均電價,於升溫最嚴峻的情境下,至2050年可能間接增加本公司空調用電成本約3,207萬元。
由於直接空調用電約只佔全廠1/3,其他用電主要還是製程設備和固定用電等靜態因子,本公司也會持續提升相關設備能源使用效率以降低每年用電費用,並推動各項節電方案,降低電力使用的依賴及成本的支出。